合庆堂正红菇,含苞菇朵,菇面深红或暗紫色多皱,菇背菌褶较厚银灰色,菇脚实心。
中文名称: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vinosa Lindblad 1901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生长在树底下的福建虎伯寮自然保护区正红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红菇种类有:正红菇(Russula vinosa )、大红菇 (R.alutacea)、红菇 (R.lepida) 和大朱菇(R.rubra)等,其中以正红菇品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福建三明、南平、龙岩、泉州等地是正红菇的著名产地之一。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食疗效用:味甘性温,有补虚养血、滋阴、清凉解毒的功效。
产地:湖北、福建、江西(赣州)、广西、四川、云南、辽宁、江苏、陕西等地。
红菇属真菌植物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不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有时被白粉,珊瑚红色或更鲜艳,可带苋菜红色,边缘有时为杏黄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边缘无条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但嚼后慢慢有点辛辣味或薄荷味。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浅乳黄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干燥后深苋菜红色、鲜或暗紫红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多产于我国的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营养使用
红菇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法伦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和补血、滋阴、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明、清两朝,每逢中秋节前,当地官府必派人护送一批红菇到京都进贡,因而驰名遐迩。
红菇营养分析:
1. 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
2. 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 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
4. 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5. 还可预防消化不良,儿童佝偻,能提高正常糖代谢和机体免疫之功能,有利于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癌症等,是有特殊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