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C-655 KTV防啸叫说明
啸叫的形成机理
回声是形成啸叫的根本原因,没有回声则永远不会啸叫。那针对某个房间啸叫具体是怎样形成的?相位又是什么呢?何为峰点、谷点?
1、声音的一些基本特点
我们首先要记住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
1、声音是靠空气振动传播的(在真空中人是听不到声音的)。
2、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3、声音的传播需要能量。即传播需要消耗功率,没有能量的注入就不会有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输能量会被空气逐渐吸收转化为热量消耗从而声音会越传越弱小以至消失;海面上声音往往传不远,这是因为海水比空气和陆地对声音能量的吸收要厉害的多,故往往轮船汽笛喇叭的功率要求达到上万瓦特甚至十几万瓦特。
4、人耳可听声音频率范围:20Hz(赫兹)~20000Hz(赫兹),即空气每秒振动的次数在20次到20000次人耳能听到,每秒振动次数低于20次以下称为次声波,每秒高于20000次称为超声波。
5、人声语言的音频范围:一般在200Hz~4000Hz之间。男性的频率成分偏中低频,女性的频率成分偏中高频。这就是为了尽量不占频带资源而电话机的带通频率一般设在300Hz~3000Hz的真正原因,而我们都知道电话机的通话音质完全可以接受。
6、音强:即声音的大小强弱,空气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强则声音越大,相反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弱则声音越小。
7、声压:声音的大小用分贝(即dB)来表示,人耳可听音强范围在0dB~140dB左右。
8、分贝:分贝是对声压的对数表示方式,即参照物按乘除法的方式变化时我们的对数(即分贝)按加减法的方式来表示。其中人耳听力曲线是与对数曲线非常相近,即当音量成倍增大时,人耳听觉对音量的这种增大感觉要迟缓,越是到了高声压级(大音量)后,感觉越迟缓。用分贝表述声压单位符合人耳的听觉特性。
举例:音量增加了10倍,我们分贝表示增加了20dB;当音量再增加10倍即原来的10×10=100倍时,我们的分贝值再增加20dB即20+20=40dB;同理,当一个声音增加了100000倍即10×10×10×10×10=100000倍,我们用分贝值表示此声音增加了20+20+20+20+20=100dB;显然用分贝数表示声压比直接表示声压值要显得易读和省事(至少少写了许多的“0”,不信试着写出并读出200dB声压的声音增加了多少倍?10000000000倍);实际倍数和分贝换算之间还有一个方式即:声压每增加1倍,分贝值增加6dB;再增加1倍即2×2=4倍,分贝值增加6+6=12dB;以此类推。相反,当声音减弱多少倍,分贝值则相应地按上述换算关系减去多少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