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老外”学汉语趣事
洋人常说,学汉语比登月还难。此话关非夸张,因为汉语语法与外语语法相去甚远,这就使得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洋人学汉语的趣事就时有发生。
A 君有晨练的习惯,早起跑步见各处都有“早点”两字,于是暗暗思忖:中国人本来就有早起的习惯,于是处处张帖“早点”的告示,显然是提醒人们早点起床。
B 君用中文给一位中国女学生写信求爱,信中说:“亲爱的姑妈……”。信被退了回来。并附一言要 B 君更正称谓。B 君翻遍字典而不得要领。苦思良久:中国人称母亲为“娘”、为“妈”,既然“妈”即是“娘”,那么姑妈不就是姑娘吗?
有些初到中国的“老外”,对“方便”一词常弄出不少笑话来。
汉语俗语中,说上厕所为“方便”,或者说“去方便一下”,于是,有的老外就把“方便”仅仅理解为“进洗手间”去大便或小便。这么一来,他们在街上见到“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招幌时,便认为是为顾客“登厕”、“解手”排忧解难的服务“广告”。
既然老外把“方便”一词理解为“钻到厕所里了”,自然不敢到名为“方便旅社”的客栈去投宿;不敢进名为“方便酒家”的饭店去用餐。来到副食商店,见到标有“方便面”出售,必然想到这种食品一定“选料奇特”,绝dui不可能是“味道好极了”的。
更有趣的是在广播或电视中,邀请外宾来访,还要说“在您方便的时候”前来访问,洋人们真是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让贵宾在“上厕所地时候”来访呢?
我们知道,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反映的是对象的本质属性。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作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否则,就会出现混乱,造成错误,引起误解。上述三例中的A君误把作为食品的“早点”同时间概念的“早点儿”混为一谈;B君则把“姑娘”等同于“姑妈”。原因是他只看 到“妈”和“娘”的一层含义——“母亲”,而忽视了“妈”“娘”的另一层含义,即“妈”也可以指长辈女性,“娘”也有“年轻女子”的意思。当二者同“姑”字结合,就是特指:“姑妈”指父亲的姊妹,“姑娘”专指未婚女子。
启示: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许多汉语词语具有多种含义,用在不同地方,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意思。初学汉语的“老外”由于没有“摸清”这一特点,只知其一,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