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产品:
社保缴费基数增 收入不会“被下降”
  • 联系人:
  • QQ号码:
  • 电话号码:
  • 手机号码:
  • Email地址:
  • 公司地址:
产品介绍


 
进入年中,各地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作为制定社会保险征缴标准的依据,伴随着平均工资的增加,各地社保缴费基数也普遍出现上调。对此,有人提出,虽然社保费率降低,但社保缴费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上调,是否会加重企业的成本压力?如果工资没达到平均工资水平,但是还按照高于本人工资的基数进行缴费,收入会不会“被下降”?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的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缴费的基数是自己的工资,在实际操作中,本人工资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则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记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也就是说,假设某地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60%为3000元,300%为15000元。那么当地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职工和工资在15000元以上的职工,缴费不是以本人工资为基数。
此前的测算表明,社会平均工资的60%,是一个地方大多数劳动者能够达到的。特别是近年来“招工难”现象出现,各地工资水平较低的农民工等群体,其工资增速反而保持了较快的水平。因此,多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员工,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缴纳社保的。这意味着,大多数职工是按本人工资作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只有少数收入偏低的职工和少数收入偏高的职工,缴费基数不是本人工资。

不过,对于少数低工资且工资上涨较慢的小企业员工,缴费基数上调的影响确实存在。
比如,如果企业员工在 di工资达不到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情况下,由于社保基数上调,缴纳社保费用占其工资的比例就会增高,职工就可能有“工资没怎么涨,但缴费涨得多”的感觉。

更多社保实用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欢雀小保”,小保随时为你们答疑解惑。
购买社保、代交社保、公积金欢迎访问欢雀小保app 官网: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