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产品:
258联盟会员
产品展示 Products
广州高博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你一起欣赏徐悲鸿的一生
  • 联系人:
  • QQ号码:
  • 电话号码:
  • 手机号码:
  • Email地址:
  • 公司地址:
产品介绍
徐悲鸿(1895-1953),中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巴黎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受教于法国著名画家达仰教授,达仰“勿慕时尚,勿甘小就”的现实绘画艺术思想,对徐悲鸿一生的影响很大。 悲鸿先生对于绘画一贯提倡“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认为一位好的绘画艺术 家必须具备“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思想意识”,这样方可深入绘画艺术之妙境。他对于众多绘画风格,毫无门派之别,而是广集“天下之大观”来凸显中国绘画好的一面。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悲鸿就是人间伯乐。在他辉煌坎坷的一生中,曾发现了齐白石(当然还有陈师曾),傅抱石,李可染,吴作人等等。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确让后人为之折服和感动。悲鸿先生自己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名伟大的画家。实际上,他除了刻苦勤奋地创作作品外,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当时非常薄弱的美术教育。 悲鸿先生的画路很宽,除了我们熟悉的骏马,人物,花鸟,花卉,书法,诗文及鉴定等方面均可尾造诣精深。他在历代传统书法上,功夫下的的确很深。他与康有为相交甚笃,故受南海先生碑学思想的影响和鼓励,对于北碑笔法浸淫尤深,曾先后涉猎过《张猛龙》,《石门铭》等碑。 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 ,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吗,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兴的象征!执著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 世人皆知国画大师徐悲鸿家挂着一幅对联"独特偏见;一意孤行",他还有一句座右铭也很霸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不但话说的硬气,其实现实中也是这样做的。1929年国民政府举办了 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特意邀请了徐悲鸿参展,但是他一口就拒绝了,说国民政府举办的画展他不参加。后来,器重他、与他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国民政要戴季陶、朱家骅联名介绍他加入国民,也遭到了徐悲鸿的拒绝。 1935年,左翼作家和戏剧活动家田汉被捕入狱,徐悲鸿四处奔走,和宗白华一起将田汉保释出来。大约也是1935年,当时徐悲鸿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留学法国时期同为"天狗会"朋友的张道藩已经平步青云,位居要职,通过张道藩的出面,请徐悲鸿为国民政府画像,当时徐悲鸿说:"我对国民政府不感兴趣",一口便回绝了,还表示就是扔了也不卖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