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意义。实施《意见》,将使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呈现出新局面。
一、意识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十一月份,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一观点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系统具有完整的结构
《意见》强调,大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长效机制。该体系应具有学段贯通,纵向贯通,小学低、中、高学段,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高中和大学,横向贯通,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纵向贯通,形成教育的三重合力;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体现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独立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体系。
三、内容重构的科学性
《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组织学生从事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而非学习文化知识。着重指出: ,“以体力劳动为主”,这一举措有助于弥补以往劳动教育中轻体力劳动的不足;第二,“结合产业新业态、新形式,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四、目标要求提升
本课程坚持以往有效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发展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该意见还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立志长大后为祖国奋斗,为祖国报效祖国,为社会奉献。
五、严格责任分工
提出了一系列的纵向、横向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的劳动教育工作责任链:一、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二是学校、家庭、社会责任。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机构等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
六、保证体系、机制健全
对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工作,从指导思想、法律法规、物质条件、师资队伍、运行体制、考核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制度安排。
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咨询乐可岛!13592422229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