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潭印月石塔制作
材质:福建优质的花岗岩(可订做多种规格)
三潭石塔为北宋时苏东坡设的界塔,明清时演变为景观塔。现存石塔为明天启年间重建,三足鼎立于小瀛洲南面水域,塔高 米,高出水面约2米,塔身呈圆形,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塔身中空,环周设五个一门,门边环饰浮雕花纹。三塔比例得当、造型美观,早已成为西湖的标志物。
西湖三潭石塔,共三座,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当时宋代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积极开浚西湖,在湖中立三塔为标志,禁止在三塔之内种植菱芡,以防湖底淤泥堆积。元朝时三塔被毁,现存三塔为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两塔之间相距62米。石塔的材质,是一种叫“严州青”的青石。
石塔分四层,最显眼的是底座上部有孔的圆球部分。再上去一层,稍窄些,由一圈镂空的石柱组成。通体看,石塔塔身呈葫芦形,中空,分五个心形小孔;月圆之夜,特别是到传统佳节中秋,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洞口蒙以桃花纸,烛光从中透出,倒映入水,宛若一个个小月亮。三潭印月石塔,早已成为杭州西湖最经典的标志性景观之一。现人民币一元纸币就以三潭印月为图案,可见其影响力及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史学界认为,三潭石塔是历史上疏浚西湖、保护西湖、建设西湖管理的史实遗迹,是研究西湖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是西湖重要文化景观,同时也是杭州西湖的一个象征。2013年5月,三潭石塔作为西湖十景之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