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征性,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右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体检常常可见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症状往往是间歇性的,常因过度劳累或伴发病而诱发,经过适当的休息和治疗可缓解。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部分病人可没有任何症状。
当肝功能失代偿时,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倦乏力、腹泻、腹痛、腹胀,出血(包括牙龈或鼻腔出血)、皮肤粘膜紫斑、呕血与便血,还可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兴奋、木僵、昏迷等。体征可有面色黝黑、黄疸、腹水、胸水、脾大,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肝功能检查可见明显的损伤,转氨酶水平增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胆红素水平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肝硬化的早期临床表现是隐匿的,往往不容易引起病人的注意,有时临床上亦难以判断,此时组织病理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一旦进入晚期失代偿阶段往往因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酒精性脂肪肝为最常见和最轻的类型。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肝区不适、易疲倦等,肝大,质地柔软,并有压痛。酒精性肝炎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类似病毒性肝炎。重症患者有腹水、肝性脑病。酒精性肝硬化亦与病毒性肝硬化相似,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大表现,但贫血、营养不良、肝掌、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等更常见。腹水出现较早,但脾大不明显。
,
(一)基本原则为及早治疗,防止其并发症。措施包括:(1)治疗原发病,尤注意易被忽视的病因,如药物性肝损害、磷中毒、肉碱缺乏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Wilson病、重症贫血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慢性缺氧状态等,(2)饮食治疗,纠正营养失衡,(3)维持理想体重及必要的锻炼,(4)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4)行为纠正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6)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肝纤维化。
(二)饮食治疗1.,酒精性脂肪肝: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但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才消退者。饮食应给高热量、高蛋白,并补充少量维生素。如总热量足够而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饮食中减少单糖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但要有必需脂肪酸,脂肪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为宜。治疗量维生素可纠正临床及实验室异常,但对肝内脂量并无影响。2.,肥胖相关性脂肪肝:减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