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有专家指出—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因此把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课题。全国各级政府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各企业均有责任把这一“必修课”作好。
二、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可行性
由于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因此它在减少城市雨洪危害,开拓水源方面正日益成为重要主题。对于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建筑群体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除用于浇灌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厂房雨水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将雨水进行适当处理后用于补充部分生产用水。因此,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结合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的实施,减少用于以上用途的自来水用量,可以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我国的缺水问题。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国外的发达城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特别是对北京市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我国古代也有典型的范例。我国城市城区雨水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古都的建设和发展而产生的。面对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作一介绍,以期对现在雨水利用有所启迪。团城地面高出周围地面4.6米,且由青砖铺装,但城内众多的古树却生长了几百年,大树龄已高达800余年,仍枝繁叶茂。究其原因关键是城内具有独特的雨水收集、排放、利用系统。
团城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单元,地面高出北海湖水水面5.64米,因此,古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很难从地下水得到补给,只有靠天然降水。
团城总面积5760平方米,按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5毫米计,每年可得到天然降水量3427立方米。除去无法控制的蒸发损失外,如何利用剩余的雨水量满足古树生长的需要,古人做了周密的考虑。
把雨水拦截并储存起来,留到用水高峰或者缺水季节利用,这既可缓解甚至解决深圳缺水难题,又可减轻乃至避免洪涝灾害,真可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长远看,开发利用雨洪等非传统水源,对于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国
景观等。台湾甚至做出规定,在城市新建居民住宅楼,必须要修建集雨设施。在丹麦,每年
从居民屋顶收集的雨水,相当于居民总用水量的22%。
近几年来,城市社区雨洪利用在我国许多城市取得了进展。例如,北京在全国较早地启动“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雨洪利用的研究和开展,
如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北京市城区共建成雨洪利用工程51处,通过铺设透水路面、集雨灌溉、洗车、冲厕所、冲操场等方法,每年可收集雨水90多万立方米。去年冬季,北京市海淀区双紫园小区告别了用自来水供暖的历史,送进家家户户暖气中的热水全部都是当
年汛期小区里蓄集下来的雨水,一个冬天就能节约自来水400多吨。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大院,去年就建了一个地下蓄水池,利用汛期蓄积了大量雨水。据介绍,工程建成大半年来,大院中2万多平方米绿地都是用雨水浇灌的,节约了自来水1200多吨。而继北京之后,天津、青岛、上海、大连、南京等许多城市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